各党总支(直属支部)、校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打造我校“突出红色教育”办学特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利用衡阳红色资源优势,坚持厚德育人,通过历史驱动发挥红色基因的导向功能和涵养功能,党建驱动发挥红色堡垒的政治核心功能,文化驱动发挥红色文化的引导功能,实践驱动发挥红色实践的育人功能,打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引擎”,探索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的路径和方法,用行动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之问。
二、具体措施
(一)历史引入,传承红色基因
衡阳是一所英雄之城,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学生成长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要把衡阳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建设成为我校学生 的教育基地。衡阳抗战纪念馆、陆家新屋、夏明翰故居、水口山工人运动陈列馆、蔡伦纪念馆五个爱国主义教育共建基地,要把基地转化为现场,史料史实转化为教材,革命遗址转化为课堂,学生跨越时空去触摸革命历史的脉搏,将红色历史记忆根植于学 生心田。每年各学院党总支要到衡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一次红色教育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发展对象集中培训阶段要组织一次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党史教育活动;党委学生工作 部要把红色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范围,让学生重温革命记忆, 把红色教育作为学生信仰培养、价值塑造、人格养成的重要途径, 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学生明大德、立大志、担大任。
(二)党建引领,筑牢红色堡垒
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党的政治核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在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 才培养、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局面上下功夫,把党总支、党支部构筑成一座座“红色堡垒”。
一是坚持理论武装,强化“红色堡垒”的政治功能。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作为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首要政治任务,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政治理想 认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红色基因得以真正传承。结合 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党委学生工作部抓辅导员每月一次“理论宣讲会”,校团委抓“青马工程”和“青年大学习”,确保学习 覆盖率、学生结业率在全省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
二是坚持价值引领,夯实“红色堡垒”的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价值引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学院 要结合迎评促建组织实施好《迎评促建学生行动计划实施纲要》, 围绕“三个共同”创造性开展工作。“共同成长”聚焦于思想引领、实践教育和个性化成长,坚持社区辅导员+学院辅导员制度, 实施辅导员“五进五同”,深入推进学生宿舍“一站式”综合管理服务模式创新。“共同约定”聚焦于文明创建,提高学生养成教育成效。对“垃圾入袋定点投放、拒绝外卖净化校园”、“宿舍来访一起二迎三送”等日常行为长期坚持,长期监督。“共同 建设美好校园”聚焦于学生劳动教育,坚持实践,彰显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三是坚持组织育人,发挥“红色堡垒”的组织作用。按照“五 化”标准建设好学生党支部,依托全省高校“样板支部”——机 电学院学生党支部组建“红色教育”辅导员工作室。发挥学生宿 舍临时党支部、“老兵连”临时党支部的作用,探索党建进学生 宿舍、进学生社团的路径,开展“亮身份、做表率”活动,用项目驱动的方式号召学生党员投身学校建设和文明创建。
(三)文化引导,打造思想高地
红色教育要和校园文化建设高度融合,提升校园文化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张力”和“引力”。
校园文化要提能增效。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传承红色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驱动力,以发扬交通工程学院“政治品质可靠、行为规范严谨、工作作风实干” 的优良传统为校园文化建设内核,以此为指引,各二级学院党总 支积极开展学院特色文化建设,打造机电工程学院的“工匠精神”、 交通运输学院的“志愿公益文化”、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科 技创新”文化、经济管理学院的“经世济民”文化、人文艺术学 院的“人文艺术”文化、医技护理学院的“仁爱精神”文化。在 推进学院特色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一面旗帜,多种表达”的工作思路,各二级学院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建设具有学院特色 的思想文化高地,形成学院文化建设“一院一品”的格局。
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要致力于学生活动由数量型向品质 型转变。坚决杜绝“低级红”和“高级黑”,让经典文化、高雅 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让学生从经典文化、高雅文化中体会 到真善美带来的磅礴力量。宿舍文化艺术节、“五四”颁奖典礼、迎新生文艺晚会、最美大学生颁奖典礼暨元旦晚会要打造成为学生的四大文化之旅。同时,更多小成本、小场地、小众参与的文 化活动如“红色故事进宿舍”“红色故事会”、班级“红歌会” 等活动要和建党、建国等重大节庆日结合起来,贯穿全年,覆盖 所有班级。
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要坚持扶持思想政治类社团、鼓励文化与科技创新类社团、引导娱乐类社团的指导方针,按照“三分之一 的学生进入社团、三分之一的思想政治与文化科技创新类社团、 三分之一的品牌社团”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学校工程训练中心平台,探索建立“创新训练班”配置政治辅导员制度,逐步扩大学生参与面,逐步改善社团结构,逐步提升社团品质,让学生社 团成为红色教育的重要支撑。
(四)实践引路,淬炼红色品质
以知促行,以行求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学习型政党 提出的基本要求。实践育人,是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 实践的统一,是高校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环节。在“三全育人” 实施过程中,学生工作部门应成为实践育人的“发动机”,马克思主义学院应成为实践育人的“智库”,教务处、保卫处、招生 就业处等职能部门应成为实践育人的“加油站”,二级学院应成 为实践育人的“试验田”,实现实践育人有顶层设计、有理论支 撑、有课程和项目保障、有实施的格局。在此基础上,建立“教 学实践、公益实践、文体实践、社会实践、职业实践”五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教学实践项目引导根据所学专业开展好专业实 践。公益实践项目以青年志愿者为龙头的学生公益类社团,是服务型实践项目的生力军。文体实践项目改变教师主导的局面,让学生成为组织者与参与者。社会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实践。职业实践项目建立“协会— —平台--基地”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交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个基地(交院学生创客空间)、两个体系(创业基础课 程和创业导师体系)、三个平台(挑战杯、互联网+、职业生涯 规划大赛)。
三、保障措施
为有序推进红色教育,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成立学校红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副 校长任副组长。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设备处负责人及各二级学院党总 支书记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党委学生工 作部,统筹协调全校学生红色教育工作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