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赵红深 )8月5日,光明日报第九版以《18新利在线登陆 马克思主义学院:改革创新思政教学 增强思政育人实效》为题报道我校育人特色。
18新利在线登陆
马克思主义学院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聚焦思政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院着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将思政教育空间和资源拓展到广阔社会生活中,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思政教育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充分利用罗荣桓纪念馆、湘南学联、夏明翰故居、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衡山县农民运动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学院组织师生参观蕴含历史厚度与理论深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历史文化长廊,开展以“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打造生动而富有启发性的“行走的思政课”,引导青年学子坚定信念、追寻真理,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勇毅前行;在夏明翰故居及纪念馆,7位思政课教师结合文物、照片、故事、视频,分别为学生现场讲授思政课,带领学生重温夏明翰为革命理想甘洒热血的动人故事;组织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成员深入湘南学联纪念馆、夏明翰故居、罗荣桓元帅故里等红色场馆,通过参观珍贵的历史文物、聆听生动的讲解,让学生深刻领悟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
学院将思政文化纳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之中,着力打造可供学生实践体验的校园实体化、阵地化的思想政治工作资源载体。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契机,继续创新文化育人新内容、新方法、新动力,持续丰富思政育人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真正实现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理论落实到行动,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熏陶中厚植家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培根铸魂。
学院举办“中国边海防”国防教育专题讲座,与党委保卫部、学工处联合组织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与人文艺术学院联合举办“‘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献礼建党一百周年”演讲比赛,与医护学院党总支共同指导学生参加“学习雷锋做雷锋短视频创作大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走深走实。
学院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同时坚持党建引领、政治引领,持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增加服务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学院选派思政课教师赴清华大学参加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修项目,培训内容涵盖党的创新理论解读以及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等多个方面,通过专项培训,加深思政课教师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解,帮助思政教师掌握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继而为学校思政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组织41名“大思政课”教师赴井冈山开展实践研修,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核心作用;举行 2025 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通过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引导教师聚力解决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环境创设、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的问题,切实提升思政课成效。
学院召开师德师风建设专题会议,教育引导思政课教师守好工作中的师德师风底线,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组织举办师德师风教育读书班,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辅导、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学深悟透,切实带动全校党员干部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正本清源,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和思想境界,涵养浩然正气。(作者:沈飚)
18新利在线登陆 马克思主义学院:改革创新思政教学 增强思政育人实效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648e0cff48064a4c824150a4fe6372c9